芒果新闻中心mangguo News

新闻纵深丨张宸:不只是“北斗女孩”奇异果体育平台

2024-03-28 10:43:05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其实,张宸身上还有很多标签,她持有无人机操作证,收割机、拖拉机等农机驾驶证。她带着一支100多人的队伍,用200多台各种型号的农机,打理着1万多亩流转来的土地,还服务着7万多亩农户托管的土地,在盐碱地上建起一条农业产业链条。

  3月21日,沧县兴济镇赵庄子村,张宸把拖拉机开进农田测量数据,为北斗导航系统采集路线。河北日报记者 白 云摄

  沧县兴济镇赵庄子村西北,一台一人高的绿色拖拉机缓缓开进田里。张宸手脚麻利地爬上驾驶位,俯身在右侧的屏幕上操作一番。拖拉机“突突”两下打着火,机身后悬挂的施肥机慢慢下降,张宸一撑扶手跳下来,拖拉机自行前进、自行施肥。

  驱动拖拉机“无人”工作的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奇异果体育平台。2017年,张宸在石家庄赵县举行的观摩会上,第一次见到这一系统的应用,和童年的愿望对了对,“这不就是我那个梦想,要成真?”

  张宸是兴济镇赵庄子村人,八九岁时看父母干农活,端着盆用手撒化肥,抡着锄头人工除草,她觉得太辛苦。干完活坐着颠簸的农用三轮车回家,她向父亲张文国“夸口”,“等我长大了给你弄个机器人,到时你就不用下地干活了。”

  2018年,安装北斗导航卫星定位自动驾驶系统的利好政策扩展到沧县,张宸动员父亲,要给合作社的农机加装这一设备。

  2017年观摩会后,她就加了北斗导航系统技术员的微信,对这套设备的适用条件、安全系数、能干几项活儿、具体怎么用,反复打听,还对投入的成本和能节约的费用进行了粗略计算。

  “一台农机播种一亩地的费用原本50元—60元,用上北斗导航,油门匀速,种子化肥播撒均匀,节约人工费,柴油、种子、化肥钱,一亩地成本能降到30元—40元。”张宸说,合作社承包1.3万亩地,一年就省出26万元,而安装一台北斗导航系统,不算国家补贴,只需6万元,合算。

  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沧州市第一家安装北斗导航系统的,“国内外规模农业生产都在采用无人技术,这是趋势。吃不上第一口,也得吃第一轮。”张宸说。

  种植规模一旦上去,经营户就会对一把化肥的浪费或一棵苗的漏种残缺变得格外敏感。

  北斗导航能像打印机一样逐行撒播,不但不会漏行,还能提高种植效率和播撒精度。但地里的杂草或泥土偶尔会堵住下种口,等发现时,往往苗都长出来了。

  “到处学习,又学来了这个系统。”张宸指着一台农机上的设备说,这叫精量施肥播种监测系统,“不光能实现不下粒报警,还能精确到一亩地播多少粒种”。

  3月21日,沧县兴济镇赵庄子村,张宸设置好无人驾驶系统,准备下车。 河北日报记者 白 云摄

  3月22日,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,张宸从农机库房转到农药仓库,指挥着工人装车调试机器。

  打药机为了增加离地间距,驾驶座高近3米。张宸娴熟地爬进去,挂挡、摁键,机器两侧的长臂徐徐伸展开,在麦田上形成一道十几米的覆盖面积。

  无人机、拖拉机、打药机、收割机……合作社配备的各种装备,张宸几乎都考了证:“我打小就喜欢这玩意,学会这些技术,还想亲自试试,先进的设备能解决什么,还存在什么问题。”

  2009年,张宸考入河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,因为曾从初一跳级到高一,她比班里的同学要小两岁。2013年毕业时,同学们忙着考研、考公,张宸忙着打包回家,回家去种地。

  在沧州市读高中时,她到市图书馆借阅的书,很多和农业相关。看到农业频道播出大型机械收割庄稼,她专门发给父亲,“这地种得多带劲儿”。张文国经营了多年印刷生意,除了住在村里,全家没有一个人从事的工作和农业沾边。可张宸从报考农学那天起,就认准了将来要种地。

  2013年,老张家考上大学的闺女又回村种地,在村里引发了热议。事实上,早在2011年,张宸就说服她父亲搞农业合作社奇异果体育平台,连注册的手续都是她自查资料,自己跑办的。到了2014年,张宸想上规模经营合作社,去村民家里谈流转承包土地,很多人还觉得这孩子有点“不着调”。

  全村2000多户4000多人,6000多亩地,张宸谈了四十多户,成了十来户,还都是和张家沾亲带故抹不开面的。

  “本村不行,我就去外村谈。”想干这件事,在张宸看来,就都不是困难。她一个村一个村谈,最终从4个村流转了1.3万亩地。

  2016年,她看朝天椒收益好,可临收获了,一场霜冻把50亩辣椒捂在地里。“有的品种,别处种能行,咱这地,未必行。”张宸用50亩地买了个教训。现在选种,她会先拿出几亩地各品种试种两三年,“选拔”后再大面积种植。

  学会和土地“讲道理”,还得学会尊重天气。张宸要比大多数人对天气预报更关注。风的级数和雨的大小,对于农业生产都至关重要。

  “风力预报到3级,就不能安排车打药了,得干别的活。”张宸奇异果体育平台解释,大风会让喷洒的农药漂移,降低药效。如果未来一周有雨,就得安排提前打药,因为下完雨,地里进不去,会错失打药时机。

  鲜有人知,2015年8月的一个下午,张宸骑着电动车来到她承包的土地前,看着一地因干旱没能长粒的玉米,万念俱灰。她已经来地里哭过几次。

  “压力太大了,那年赔了得有三四百万。这都是我父亲的投资,又没脸又心疼。”张宸回忆。

  水少旱,水大涝,农业几乎都是靠天吃饭。张宸琢磨,合作社经营的不是一亩地两亩地,动不动就上万亩,总靠天,风险太大。

  “我就跑中国农业大学求助去了。”张宸求助的教授曾带学生到合作社搞过调研,在她看来,北京专家去的地方多,肯定经验也多。

  从北京,张宸听说,有一款商业保险,能保障农业政策保险之外的产量损失部分。比如正常亩产400公斤,天灾导致减产100公斤,商业保险就能赔付减产部分,保护农户利益。

  张宸满怀欣喜地回到县里,一打听,没这个保险。去市里打听,也没有。在全省打听了一圈,都还没这个农业商业险。可她查阅相关资料,确认国家出台过相关政策。

  “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的未来走向,经营主体的利益有保障,大家才更放心从事农业生产。”张宸找到河北农业大学的老师,向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开设农业商业保险的建议。

  她没想到,省农业农村厅特别重视。一周不到,她就接到了参加相关座谈会的邀请。那次座谈会有省里多家保险公司负责人,有省市农业部门负责人,还有张宸和另外两家农业合作社代表。“会上就拍板,河北也推广农业商业保险。”张宸说。

  不到2个月,农业商业保险落地。当年,张宸流转的4000多亩地,有了政策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双保险。同年,这一政策在全省铺开。

  3月22日,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杨月法蹲在地头休息,瞅着机器旁的张宸咧嘴笑,“不赖,小丫头干大事。”平时,老杨不这么喊,他们都喊张宸小张总。

  张宸不习惯这个称呼,她更愿意大家直呼其名。“很多工人是附近村的,论论可能都有点亲戚。我年纪也小,就是领着大伙儿干活,什么总不总的。”

  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具从2014年的3台,逐渐增加到如今的207台(套),需要大量成熟的农机手。

  最初,农机手挣固定工资,在收割季一天能收入700元。可张宸发现,机手们开着收割机干活回来,就把车扔在合作社。因为不爱惜,保养不到位,机器总是坏。“修修至少两天,工人挣不到钱,合作社也窝工。”张宸就摸索新的管理办法。

  3年前,她推行农机手技术入股——机手买不起机器,她买。机手技术入股占50%,合作社机器入股占50%。机手不再拿固定工资,实行多劳多得。机器带来的收益,扣除成本后,机手和社里对半分。

  张宸打开计算器,算了一笔账:一台收割机一天收割90亩地,一亩地收费70元,毛收入6300元。扣除油钱成本,纯利润约2700元,机手分得一半,也有1350元,收入翻一番。

  现在,机手们驾驶农机回到合作社,会主动用吹吹一遍,全车打油、清理,方向盘、仪表盘都擦得锃亮。因为保养到位,农机具的故障率大大降低。附近的合作社纷纷开始引入这套管理模式。

  像杨月法这样的长期雇工,合作社共有147人。农业经营的季节性很强,但张宸考虑更长远,合作社应该带着大伙一块挣钱。

  冬季农活少,他们就组织工人们收粮食、浇地。张宸把收上来的粮食瞅准时机卖掉赚差价,用来给工人开工资。

  杨月法一个月有七八千元收入,赶上农忙时能过万元。原本他也有两台农机在周边村揽活,“现在卖了一台大的,就剩小的自家用,专心在这上班。”

  1万多亩流转土地,7万多亩托管土地。此外,还有面粉加工、香油加工、粮油批发、面花制作、蛋鸡养殖……这是张宸在11年里建起的一条农业产业链条。

  2023年,1万多亩流转土地上,种出了产值3700多万元的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高粱。其中一部分深加工后,生产出面粉、豆油等高附加值产品。这些产品和采购的其他农产品又被集中起来做批发销售,带来4000多万元的经营收益。

  面粉被加工成面花,深加工时产生的麸皮、豆粕流入养鸡场,“去年的收益都不错。”张宸说,她搞的直播带货还带来70多万元的营收,销售的都是自家的产品。

  在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1.3亿元的总收入中,还有一块是土地托管,去年也盈利2900万元。

  2014年,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行土地“托管式”服务。紧盯政策的张宸,当年5月就向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推出土地托管服务。

  “这一年,我们推出了三种托管套餐。农户可以选择播种施肥的小套餐,也可以选择播种施肥打药收割的大套餐。”张宸说,这是她结合上学时的调研和到东北地区考察做出的套餐组合。

  不出所料,愿意托管的农户都选了最便宜的基础套餐试水。很快,最初不知托管为何物的农户,见证着托管带来的省时省力效率高,找张宸托管土地的农户也越来越多。截至目前,达到了7.3万亩。

  不管是土地流转还是托管,推动的都是农业集约化管理,最终要带动的都是农民共同致富。这一点,张宸看得很清楚。

  去年,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兴济镇土地最多的东槐庄村村委会合作,一次托管了村里1万多亩地。

  沧县有5家享受中央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政策的服务组织,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其中之一。这个项目60%的资金用来补贴小农户,40%补助给服务组织。为了调动村委会的积极性,张宸从这40%中又拿出5%给村里,“村集体有收益,村干部就愿意帮我们协调统计农户托管的地块信息。”张宸介绍。

  托管服务挤占了村里既有的个体农机手服务市场,这些机手怎么办?张宸把他们也组织起来,从托管土地中拿出一部分,由这些机手提供服务,合作社一亩地再补贴给机手一元钱。

  这不但带动当地的农业生产上了一个小台阶,让大家都挣到了钱,还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种田理念。

  现在,沧县当地的农户找农机服务,先问有没有装北斗导航系统。从2018年乡亲们围观当地第一台设备下地,到今天大家追着用北斗导航种地,都是尝到了科学种植、集约化管理的甜。

  “我希望以后种地再方便点,比如有个手机app,这边设定好,机器自己在地里干,什么都不用管。”张宸说,总觉得这一天,不会太远。(河北日报记者 白 云 桑 珊)

  3月22日,沧县兴济镇赵庄子村,春风吹,天空蓝。低头是2寸高的麦苗,抬头苗绿远入天际。

  54岁的杨月法蹲下去轻抚过一簇麦苗,注视着在远处工作的拖拉机,“哪想到会有这一天。”

  杨月法在兴济镇兴旺村种了一辈子地。说起以前种地,他粗糙的大手在腿上拍了两巴掌表达情绪,“就得累死!老话常说,庄稼人受大累。就拿收玉米来说,人工打叶子、掰棒子,收完了还得把根一根根锄下来,再套着牲口犁地、耩地。就这5亩地,一家人起五经睡半夜,得鼓捣个把月。”

  奇异果体育平台杨月法记得,那时,干活干累了,他的姥爷就坐在地头抽袋烟,看着没干完的农活盼:什么时候能草死苗活地发暄,这庄稼人啊,就熬出来了。

  现在的玉米收割环节有些过于“简单”,无人驾驶收割机开进田里,前脚走,后脚清——秸秆直接粉碎,可以留作饲料,也可以铺撒在地里当肥料;玉米直接脱粒,落入一旁的运粮车。

  “谁还管玉米根,过几天拖拉机下地一翻,全都翻出来,再种下一茬一点不影响。”杨月法说。

  正在作业的打药机,打的就是除草剂。杂草还没长出来,现在喷洒的目的,就是将杂草“封”住。农药就跟长了眼,能分辨苗和草,区别对待。

  盐碱的土地在新农人的手上,也更听线年,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国家1万多亩的土地深松项目。一个农机手一天可以深松70亩土地,这在过去,根本不敢想象。

  深松后的土地,耕层厚度增加,土壤结构改善,蓄水能力提高,水土流失减少,也达到了“发暄”的效果。

  “我们老了,头些年觉得,这地以后得荒。现在看,年轻人行,种出了门道。”杨月法说。

  下一篇: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新一批及通过复核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河北13家示范基地上榜

搜索

网站地图